【呂宗求包養心得力】緯書思惟呈現的多彩世界——評任蜜林《緯書的思惟世界》

緯書思惟呈現的多彩世界——評任蜜林《緯書的思惟世界》

作者:呂宗力(南京年夜學特任傳授,噴鼻港科技年夜學榮休傳授)

來源:《國際儒學》中英文(2023年第1期)

 

 

任蜜林曾出書《漢代內學:緯書思惟通論》,【1】《緯書的思惟世界》【2】即其增訂版。

 

緯書本是漢人以陰陽五行、天人感長期包養應為框架,雜糅先秦以來的儒、道、諸子、方伎、術數、地輿、神話、俗信等話語和觀念,編纂而成的一系列文獻。正如本書第十章第三節“緯書的評價”所引述,劉師培對緯書價值作了系統論述。他在《讖緯論》中指出,讖緯有“補史”“考地”“測天”“考文”“征禮”等方面的價值。【3】據任蜜林的論述,王莽時期對社會下流傳的讖緯文本進行過一次編定,可以認為是對讖緯的第一次結集。東漢光武帝中元元年(56)“宣布圖讖于全包養犯法嗎國”,頒布官方編定的緯書81篇,是讖緯的第二次結集。讖緯從此成為東漢、三國時期官方認可的主流意識形態。正如任蜜林所指出,緯書是漢代比較獨特的文明現象,包養感情對當時的社會、政治、文明有著宏大影響,不單影響當時的政策制訂、仕宦任免、封禪祭奠等國家年夜事,並且也影響知識分子戰爭平易近蒼生的思惟和崇奉。假如不清楚讖緯,就不成能對兩漢思惟有真正深刻的認識。sd包養

 

其實何止研討兩漢思惟需求清楚緯書。緯書是研討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經學史、思惟史、宗教史不成或缺的學術資源,也是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創作的寶庫之一。一些緯書片斷自己就可視作文學作品。緯書文獻曾是東漢三國時期人文知識和天然知識的百科全書。其內容包括許多從先平易近流傳下來的神話和上古史的傳說,先秦至南北朝的種種政治傳奇,地理、地輿、醫藥等術數科技,以及社會生涯習俗。對于關注政治文明、上古史、神話史、知識史、風俗史的學者來說,緯書文獻是極珍貴的史料。

 

魏晉以后緯書屢遭官方禁毀和主甜心花園流思惟文明界的邊緣化,原生態的緯書文獻逐漸散佚。近現代治魏晉南北朝時期思惟史、文明史的學者,多半只論及玄學、佛學、道家,或當時的唯物論、無神論,罕及經學,遑論緯學。即便觸及,也往往認為“魏晉思惟的主流是從漢末今文經學對社會腐敗政治的批評以及古文經學對讖緯儒學的批評開始勃興的”。【4】即如葛兆光《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惟與崇奉世界:中國思惟史》(第1卷),將觀察重點放在“普通思惟”的著作中,對兩晉南北朝思惟的描寫依然著眼在玄、佛、道三家,不談緯學和圖讖。【5】但是據筆者的觀察,讖緯文獻所承載的觀念、話語和知識體系,其實在其后的近兩千年中持續發生影響,近年也愈來愈遭到中國政治史、社會史、文明史、經學史、文學史、藝術史、科學史、宗教史中生代研討者的關注。值此學術范式轉移、研包養ptt討視野擴展之際,《緯書的思惟世界》之出書值得學術界的關注。

 

緯書思惟是讖緯研討的一個主要領域,也是傳統中國尤其是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思惟、政治、文明研討不成或缺的一環。但是由于緯書文獻的長期佚掉及后世輯佚文本的碎片化,從特定視角出發對緯書思惟的微觀考核和年夜而化之的歸納綜合性綜論間或有之,宏觀而細致的梳理和論述卻長期缺位。從這個意義包養合約上說,《緯書的思惟世界》對今存緯書中所見宇宙論、陰陽五行說、天人關系說、禮樂刑德觀、倫理觀、歷史觀、圣人觀等觀念形態精細辨析,考證源流,可以說是迄今為止第一部完全、系統地研討緯書思惟的專著。

 

《緯書的思惟世界》第一章在漢代政治文明史和思惟史的框架下探討緯書的源流、作者、時代及篇題。作者指出,緯書內容包羅萬象,有地理學、神話、仙人方術、陰陽五行、地輿學、醫學等方面的內容,其復雜性說明其源流的多樣性。緯書文本應該非一時一人之作,許多素材、觀念在漢代以前就已存在,但假如沒有某種政治和思惟上的需求,這些素材只是一堆散亂的東西,不克不及構成百科全書式的有體系的緯書。所以討論緯書的源流和構成,不克不及局限于無限的素材,而必須放在當時的政治、文明環境中往考核。秦漢之際是一個思惟轉型時期,如陰陽五行觀念對漢代多數思惟家的影響很年夜,它在緯書思惟的構成過程中不成能出席。今文經學的風行是緯書構成的另一個緣由,漢代的地理學、醫學以及仙人術數思惟的風行也對緯書構成有著主要影響。當時政治文明的語境,如帝王們對天人感應、仙人方術、圖讖之科學,對符命等論證統治正當性的論據之急切需求,也激發了緯書的風行。

 

體系化緯書文獻的成書年月,歷來眾說紛紜包養合約,僅近代以來就有十多種說法,多缺少實證。任蜜林以王莽時期頒布的《符命》42篇為緯書的第一次結集,東漢光武帝“宣布圖讖于全國”為緯書81篇的基礎定型,言之有據。緯書篇目多以三字為題,王利器師長教師引莊子和后世道書篇題為例,以為源自三楚文明。任蜜林則引董仲舒《年齡繁露》篇題,認為今文經學的影響也不成忽視。

 

第二章就緯書構成的政治、文明佈景延長討論。顧頡剛師長教師曾說:“讖緯書的出現,年夜約負有三種任務。其一,是把西漢二百年中的術數思惟作一次總收拾,使得它系統化。其二,是發揮王莽、劉歆們所倡導的新古史和新祀典的學說,使得它益發有證有據。其三,是把一切的學問、一切的神話都歸納到‘六經’的旗幟之下,使得孔子真成個教主,‘六經’真成個天書,借此維持天子的位子。在兩漢之際‘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平易近神雜糅’的社會中,天然該有這種東西大量的出現。”【6】任蜜林認為緯書還應該有一個主要感化,即論證漢代政權的正當性。與以前的王朝樹立分歧,劉邦以一介布衣的成分獲得政權,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破天荒的工作。“夫平民匹夫安能無故而起王全國乎?”(《史記·三代世表》)緯書思惟中的五德包養甜心網終始論循環史觀賦予漢家統治的天命認可,對劉漢皇室意義嚴重。

 

漢代思惟文明的一個特點是“有一個強年夜的調和折衷的趨勢”,【7】如企圖融會各派而含括百家的《呂氏年齡》《淮南子》。陸賈、賈誼、董仲舒等人的著作也無不融會各家思惟。另一個特點是陰陽五行思惟成為“這一階段最風行最時髦的思惟,所以各家都引為己有,以舉包養甜心高身價。”【8】《管子》《黃帝內經》《呂氏年齡》《淮南子》董仲舒等無不受其影響。陰陽五行思惟其實是一種“相關性宇宙論”,【9】即“天人感應”觀念。這種觀念很是關注天然現象的變化及其與人類行為的關系和互動。隨著秦漢時期經濟活動尤其是農業生產的活躍,與天然和天然科學關系親密的物候、地理、律歷、測量、地輿、醫藥等經驗知識被納進融會百家的陰陽五行思維框架,逐漸構成緯書中的“天然科學”論述,并在“隨后的中國‘天然科學’的所有的發展過程中留下永遠的印記。”【10】當時與上述“天然科學”難以截然區隔的占卜術、仙人方術,也得以保留在緯書中。這些思惟觀念不僅影響到天子、權要士年夜夫的思維方法,並且彌漫在當時社會的各個角落,成為當時人們思慮問題的“前見”。

 

第三章至第九章,從宇宙元氣論、陰陽五行說、天人關系、禮樂刑德思惟、倫理觀、歷史觀、圣人觀等分歧側面對緯書思惟的源流和特點作出系統性的考核,是本書的重點。

 

前人對天然現象尤其是對天象的關注,促進了宇宙論的構成和發展。戰國時期的《莊子》外、雜篇,《呂氏年齡》,《管子》等書對于宇宙論問題包養網VIP皆有論述,有名的《天問》展現了戰國年夜文豪對宇宙萬象的濃厚獵奇心。數十年來出土的地下文獻,從馬王堆帛書《黃帝四經》到郭店竹簡《太平生水》,再到楚竹書《恒先》,無不閃爍著前賢在宇宙論方面的聰明。這一思惟潮水延續到漢代,《淮南子》、揚雄的論述、緯書中的宇宙論都是此種風氣影響下的產物,但有其獨特的創見。緯書之宇宙構成論或宇宙天生論,以《易傳》宇宙論思惟為基礎構架,汲取了道家“有生于無”的思惟,從而構成了一套比較獨特的宇宙論學說。《易緯》接下來對宇宙天生過程做了更為詳細的論述。緯書以《易傳》宇宙論為基礎構架,融會道家思惟,構成了本身獨特的宇宙論思惟。

 

元氣在緯書中占有主要位置,不單是宇宙萬物的本源,並且是宇宙萬物構成的基礎資料,如風、霧、云、雹等天然現象是由于陰陽之氣的彼此感化而構成的,山水河道、鳥獸蟲魚甚至人類都是由陰陽五行之氣構成的。元氣觀念雖然在年齡戰國時期的哲學、史學論說中已出現,但緯書的元氣觀念明顯遭到《淮南子》特別是董仲舒公羊說的影響。任蜜林認為,緯書的宇宙論恰是經由包養情婦元氣論走向了(太一)神創論。

包養管道

 

漢代思惟文明的又一特點是重視儒家經典的經學。緯書之《易緯》,與西漢的孟喜、京房《易》學有親密關系,《尚書緯》頗受《尚書年夜傳》《洪范五行傳》的影響,齊《詩》對于《詩緯》的構成有著主要感化,《禮記》的明堂陰陽、吉祥等思惟與《禮緯》關系親密。蜜林認為,《年齡公羊傳》《年齡繁露》對緯書影響最年夜。

 

緯書以陰陽五行為思維框架,觀察萬象萬物萬事,以陰陽五行及由此衍生的奧秘數字解釋宇宙間的一切現象,包含人的性格、體格、倫包養平台常,以及星宿氣象、四時五方。分歧于東方的命定占星學,緯書中的地理氣象占是一種天象與人事之間彼此感化的政治感應說或品德感應說,上天因應人間尤其是君主為人行事之善惡而垂示吉祥或降下災禍。此外如分野說、人副天數說、卦氣說、爻辰說等,都是試圖在天然事物和社會事物之間樹立一種“轉換系統”或對應關系,天上事物的變化會惹起人間的禍福,人間的禍福也會影響天象的變化包養價格ptt

 

正如任蜜林的包養網車馬費觀察,漢代的歷史哲學思惟頗為興盛,源出道家和儒家的天子王霸說、五德說、三統說、三世說等都曾風行。緯書繼承和發揮了道家、儒家思惟,系統地提出皇、帝、王、霸的歷史觀。由于緯書非一時一人所作,所以對于皇、帝、王、霸的論述難免紛歧,但有一點是雷同的,即認為皇、帝、王、霸的過程是不斷退步的。這四者中,以王、霸最受包養網推薦重視。緯書還對三皇、五帝以來的歷史作了論述包養俱樂部。把六合開辟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81)獲麟二百二十七萬六百年,分為十紀。此十紀順次是九頭紀、五龍紀、攝提紀、合洛紀、連通紀、序命紀、循蜚紀、因提紀、禪通紀和疏仡紀。司馬遷寫《史記》時,從黃帝開始敘述,蓋因黃帝之前窈茫而不成知。緯書的古史敘述,能夠迷茫無稽,但反應了當時人們對傳說時代歷史的推測和認知。緯書中出現多種有關三皇五帝的具體描寫,對后世的古史論述、神話溯源影響深遠。尤其值得留意的是源自星神崇奉的五帝座星,在緯書中與古史傳說之五帝及戰國以來風行的五方帝崇奉相融會,構建出五感生帝說,結合三統、三世、文質等循環史觀,構成了五德終始循環史觀。這是緯書思惟中最具特點且對當時甚至后世中國政治文明影響至深的觀念形態,漢魏兩晉南北朝隋唐朝代更迭“禪讓”形式的焦點話語。至女真樹立金朝,仍襲用其符號體系。

 

任蜜林指出,圣人是儒家所尋求的最高人格幻想。在孔子那里,圣人是一種可慕而難及的境界。到了孔後輩子的時候,孔子已經升至圣人的位置。孟子對于圣人有著更為詳細的界定。孔子是“圣之時者”,并且在四者之中位置最高,所以其稱孔子是“集年夜成”。到了漢代,董仲舒把圣人同天、元等聯系起來,圣人與天合德,故為世法。而緯書的圣人觀,承襲先儒而更富奧秘主義顏色。如“圣之時者”的觀念,在緯書中演繹為孔子身為黑帝精裔,生不逢時,遂為素王,代天為漢制法。

 

在緯書中,圣人皆無父,必感天而生。至于圣王,必依五德相生順序,輪流感五天帝而生。如堯為火德,故感赤龍而生;商為水德,故感黑帝而生;周為木德,故感蒼精而生等。劉邦雖出生布衣,然其母感赤龍而生劉邦,故漢為火德。

 

圣人必生具異相,故“禹耳三漏”,稱作“年夜通”,其表現興利除害,疏浚江河。“皋陶鳥喙”,稱作“至誠”,表現秉公執法,體察情面。“湯臂三肘”,稱作“柳翼”,表現除往不義,萬平易近歇息。“文王四乳”,稱作“至仁”,表現萬平易包養意思近所看,全國所歸。“包養價格武王看羊”,稱作“攝揚”,表現張目陳兵,全國富有。周公駝背,稱作“強俊”,表現輔助成王,成績周道。圣人異相并非緯書的發明,如《荀子·非相》曰:“周公之狀,身如斷災。皋陶之狀,色如削瓜。閎夭之狀,面無見膚。傅說之狀,身如植鰭。伊尹之狀,面無須麋。禹跳湯偏。堯、舜參牟子。”在《淮南子》《年包養妹齡繁露》中,也能看到更為詳細的論述。只是緯書中的圣人異相之描寫更八怪七喇也更奧秘。

 

圣人王全國,還須領受與其統治德運相契合的授命之符,證明其授命于天。契合德運的符應,是以三統、五德順序為準則。緯書所記符應,以《河圖》《洛書》最主要,緯書認為《河圖》就是記錄帝王生死替換之期的。

 

緯書所建構的這一系列包養合約感生、異相、授命的奧秘符號,適時地為西漢皇室貢獻了統治正當性的無力論證,滿足了被統治者的“批準”意愿和儀式感,也為當時位居意識形態領域主流的儒家神化孔子供給了“有德無位”的公道解釋。任蜜林認為,緯書思惟是對以董仲舒為代表的漢代儒家思惟的進一個步驟發展,試圖把儒家宗教化。雖然這種盡力最終以掉敗而告終,但并不克不及否認其對儒家思惟推進的盡力。是以還應把其歸到儒家思惟范圍之內來對待,只不過屬于儒家中奧秘主義一派。

 

簡而言之,《緯書的思惟世界》對緯書觀念體系作出周全梳理,對其思惟源流包養甜心進行了系統考核,其廣度和深度應該是迄今為止相關研討中最值得稱道的。當然,緯書思惟體系龐雜,包羅萬象,值得深刻探討的空間還很年夜。例如本書第十章第二節“緯書的影響”中,已提到台灣包養緯書思惟對漢代及其后的文字學、文學、道教、釋教、數術、天然科學等都有著宏大影響。在我看來,“儒家中奧秘主義一派”尚缺乏以歸納綜合漢代及包養網站其后緯書思惟的內涵和本質。緯書思惟的研討,還有許多話題可以論說。

 

緯書思惟研討最年夜的難點,在于緯書素材年夜多散佚殆盡。今朝學界對緯書的研討基礎上安身于明清以來的輯佚結果。就憑這些支離破裂的包養管道佚文,生怕很難勾畫、梳理緯書思惟的完全體系。更何況迄今為止的輯佚文本,在出典、版本、史源、辨析上仍存在著不少缺點。筆者近年對《河圖》《洛書》佚文逐條查核出典、校勘版本、追尋史源,發現傳統輯本所錄佚文及其歸屬篇目存在許多問題。黃奭《通緯》依據不注出處的《古微書》等舊輯本和傳承可疑的佚書《清河郡本》,補輯不少不明來歷的“佚文”,多為晚世輯本接收,已遭到不少學者的質疑。除此之外,誤輯、漏輯、誤植篇目、版本缺少講究等文獻性謬誤不勝枚舉,從史學、語言包養女人學和思惟史角度可研判為東漢以后增衍進緯書的佚文也觸目皆是。假如精細輯佚、校勘、辨析的緯書文本缺位,等待進一個步驟的緯書思惟研討只能是幻想。好在任蜜林已參加“緯書文獻的綜合包養sd收拾與研討”團隊,還掌管最焦點的“緯書文獻集成”子課題。精輯、精校、詳注的《緯書文獻集成》完成以后,任蜜林及其他學界同好必定能更進一個步驟地推動全球化視野下的跨學科、多角度、全方位的更具廣度和深度的緯書思惟研討。

 

注釋
1任蜜林:《漢代內學:緯書思惟通論》,成都:巴蜀書社,2011年。
2任蜜林:《緯書的思惟世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書社,2022年。
3劉師培:《劉申叔遺書》,南京:江蘇古籍出書社,1997年,第347頁。
4辛旗:《中國思惟通史·魏晉南北朝隋唐卷》,武漢:武漢年夜學出書社,2011年,第1頁。
5葛兆光:《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惟與崇奉世界:中國思惟史》第1卷,上海:復旦年夜學出書社,2004年,第413—615頁。
6顧頡剛:《秦漢的術士與儒生》,上海:上海古籍出書社,2005年,第94頁。
7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北京年夜學出書社,1996年,第158頁。
8韋政通:《中國思惟史》(上冊),長春:吉林出書集團無限責任公司,2009年,第272頁。
9史華茲:《現代中國的思惟世包養心得界》,程鋼譯,南京:江蘇國民出書社,2008年,第471頁。
10史華茲:《現代中國的思惟世界》甜心花園,第471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