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包養網中國現代文學要籍簡介(八):歷代文史東西書

  所謂文史東西書,是指為便利閱讀文史類書籍而供給相關資料的書籍,起著一種閱讀東西感化。文史東西書的種類良多,上面重要介紹:書目,索引,字典、辭典,年表、圖志,典章軌制,類書,域外漢籍及研討七類,每類下分若干子目。

  “書目”:是圖書目錄的簡稱。它是記錄圖書名稱、作者、卷冊、版本、定價,間或敘及學術源流、圖書流傳、內容得掉和加入我的最愛情況的東西書。其范圍不僅包含《四庫全書總目》和《全國總書目》這種綜合性書目,也包含《中國處所志綜錄》、《歷代人物年譜集目》、《司馬遷著作及其研討資料目錄》、《紅樓夢書錄》等專題性書目。

  “索引”:又稱“通檢”或“引得”,它是將每部書或叢書的內容,按必定的需求(如人名、地名、篇目、引書、逐句等)編為條目,供人們檢索的東西。

  “字典”、“辭典”:是解釋字、詞的聲音、意義、用法和形體構造,間或敘及源流的東西書。它包含現代的《說文解字》、《爾雅》和《廣韻》之屬;也包含近代的《辭源》、《辭海》、《中華年夜字典》和《新華字典》之類;還包含《中國人名年夜辭典》和《中國地名年夜辭典》等專科性辭典。

  “年表”:是按年月順序用表格情勢編制的覆按時間年月或歷史年夜事的東西書。此中的紀年表供覆按年月。此中可分為“紀年表”、“歷表”、“年夜事表”等分歧類型。“紀年表”如《中國歷史紀年表》;“歷表”可換算分歧歷法、紀年法的年、月、日,如《中西回史日歷》;“年夜事表”則為覆按年夜事及其年月的東西書,如《中國歷史年夜事紀年》。

  “圖錄”:是用圖象表現事物的東西書,它既包含《世界地圖》和《中國歷史地圖集》等各種地圖,也包含《中國歷史圖譜》和《兩周金文辭年夜系圖錄考釋》等各種文物圖錄。

  “典章軌制:又稱“政書”,它匯編歷代或某一代政治、經濟、軍事、文明軌制方面的資料供人閱讀和覆按。如《通典》、《文獻通考》、《唐會要》等。

  “類書”:是輯錄群書中各門類或某一門類的資料,分類排比,以便尋檢和征引,是覆按現代事類的東西書,如《藝文類聚》、《承平御覽》、《古今圖書集成》等。

  “域外漢籍及研討目錄”:介紹國外圖書部門加入我的最愛的文史類漢籍書目,作者有國外圖書部門、學者,也有國人。重要以日韓為主。

一、書目

(一)綜合類

  1、《崇文總目》,六十六卷,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翰林學士張觀等奉敕官修,賜名崇文總目。六十六卷按四部門四十五類。經部八卷九類: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樂類、年齡類、孝經類、論語類、小學類。史部十五卷十三類:野史類、編年類、實錄類、雜史類、偽史類、職官類、儀注類、刑法類、地輿類、氏族類、歲時類、傳記類、目錄類。子部三十三卷二十類:儒家類、道家類、法家類、名家類、墨家類、縱橫家類、雜家類、農家類、小說類、兵家類、類書類、算術類、藝術類、醫書類、卜筮類、地理占書類、歷數類、五行類、道書類、釋書類。集部十卷三類:總集類、別集類、文史類。全目共著錄北宋後期圖書三千四百四十五部,計為三萬零六百六十九卷。著錄豐富、體例完備,每類有敘釋,每書有解題(重要為歐陽修所撰寫)。體例為後來的晁公武、陳振孫所效法。《崇文總目》上承唐代“開元群書四部錄”之馀緒,下啟清代“四庫全書總目”之先河,其間八百多年間,是獨一一部卷帙眾多、體例完備的官修目錄。該書目至南宋已不甚風行,清初開四庫館,清儒自《永樂年夜典》等書輯出敘釋,撰成《崇文總目輯釋》五卷、《補遺》一卷。其后,“粵雅堂叢書”、“后知缺乏齋叢書”、“叢書集成”等本,都屬這后一個系統的翻刻或付梓。
《崇文總目》因篇帙單一,抵啎之處自所難免,兒女有所修訂,如:黃伯思《東觀馀論》摘17條,焦竑《國史經籍志》有22條。鄭樵作《通志·藝文略》,建議廢《崇文總目》之解題。

  2、《郡齋讀書志》,南宋晁公武(約1104—約1183)著,有20卷本(衢本)和4卷本(袁本)兩個系統。該志是現存最早的、具有題要的私人躲書目錄,基礎包含了南宋以前的各類主要著作。著錄圖書一千四百九十六部,除往重見者,實為一千四百九十二部。(袁本著錄一千四百七十部,除往重見,為一千四百五十九部。)此中,尤以唐、宋(北宋和南宋初)書籍為完備,可補兩《唐志》和《宋史·藝文志》之缺。分類依當時通行之法,經、史、子、集四部之下設類,經部十類、史部十三類、子部十八類、集部四類,共四十五類。(袁本《前志》分四十三類。)書首有總序,每部之前有年夜序稱“總論”,二十五個類今朝有弁言。(袁本《前志》九個類今朝有弁言。)弁言未標明,置該類第一部書的題要中。“題要”包含書名釋義,篇目、篇數及編次,成書原委,序跋或附錄,體例、特點和內容介紹,辨偽與考訂,前代書目標著錄,版本情況,撰者的生平事跡。此外還有有關學術源流、典章軌制、史實考辨以及評論文字。每類之內,各書年夜體依時代先后編次。史部立史評類,衢本集部立文說類,具有開創的意義。后來宋人趙希弁又撰《昭德師長教師郡齋讀書志附志》作為輯補。

  《郡齋讀書志》最早為南宋杜鵬舉刊刻的四卷本,還有姚應績刊刻的二十卷本,這兩個宋代蜀刻本俱已亡佚。現存有理宗淳祐九年(1249)游鈞在衢州重刊二十卷本,后稱衢本;同年,黎安朝在袁州重刊四卷本,后又匯《前志》、《附志》、《后志》合為七卷,后稱袁本。自此,《郡齋讀書志》在流傳中構成衢本和袁本兩個版本系統。商務印書館1935年影印宋本,支出《續古逸叢書》、《四部叢刊》三編和《萬有文庫》二集。1990年,上海古籍出書社出書孫猛校證的《郡齋讀書志校證》,以汪士鐘所刊衢本為底,合校以涵芬樓影印南宋淳佑袁州刊本,并作內容的疏證和考訂,又附以趙希弁《讀書附志》,是今朝較完備的一個校點本。

  3、《直齋書錄解題》,二十二卷,南宋陳振孫(約1186—約1262)著。底本五十六卷,分經、史、子、集四錄,故書名中稱“書錄”。全書共分五十三類,在兩宋官修書目基礎上調整增補了門類。經錄十類:易類、書類、詩類、禮類、年齡類、孝經包養網 類、語孟類、讖緯類、經解類、小學類。史錄十六類:野史類、別史類、編年類、起居注類、詔令類、偽史類、雜史類、典故類、職官類、禮注類、時令類、傳記類、法則類、譜牒類、目錄類、地輿類。子錄二十類:儒家類、道家類、法家類、名家類、墨家類、縱橫家類、農家類、雜家類、小說家類、仙人類、釋氏類、兵書類、歷象類、陰陽家類、卜筮類、形法類、醫書類、音樂類、雜藝術、類書類。集錄七類:楚辭類、總集類、別集類、詩集類、歌詞類、章奏類、文史類。每書各詳其卷帙幾多、撰人姓名及官稱、成書及內容起止、主要序跋摘錄等,間有史書考訂,謂之“解題”。該書著錄五萬一千一百八十余卷,超過南宋官修《中興館閣書目》所著四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卷。其“解題”的參考應用價值,也較《中興館閣書目》為優。私家躲書目錄在數量、質量方面同時超出官修目錄,該書是其轉折點。它和《郡齋讀書志是兩包養 部最早的私家躲書題跋。元馬端臨著《文獻通考·經籍考》,即以晁、陳二目為重要依據;后世把目錄學稱為晁陳之學,更足見他們在目錄學上的貢獻。
《直齋書錄解題》底本五十六卷,相傳明代毛晉有半部南宋刻本。北京年夜學圖書館有李盛鐸舊躲傳抄宋蘭揮舊躲本,存二十卷。北京圖書館躲有元手本,僅四卷(卷四七至卷五〇)。清代四庫館從《永樂年夜典》輯出,重編為二十二卷,刻進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為今之通行本。今有有武英殿聚珍本、江蘇書局本、《萬有文庫》本、《叢書集成》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書社以“聚珍版”為藍本出書了校點本。

  4、明《文淵閣書目》,明楊士奇編,明初國家躲書的第一部書目。正統六年(1441),楊士奇等對文淵閣7297部圖書,一一清算勘對、進行分類,然后以《千字文》排次,按天字至往字,分為二十個字號,寫成一本《文淵閣書目》。書目分為國朝、易、書、詩、年齡、周禮、儀禮、禮記、禮書、樂書、諸經總類、四書、性理(附實錄、傳、年譜等)、經濟、史、史附、史雜、子書、子雜、雜附、文集、詩詞、類書、韻書、姓氏、法帖、畫譜(諸畫譜)、政書、刑書、兵書、算法、陰陽、醫書、農圃、道書、佛書、古今志(雜志附)、舊志、心志等四十類目,開創了有明一代分類的新風氣。明嘉靖以后,文淵閣躲書大量流掉,包養 若干珍本秘冊無可再見。所以,該書目就成為考訂宋、元、明初流失之書的主要資料。清乾隆時修《四庫全書》,對勘《永樂年夜典》所收之書,世無傳本者,往往見于《文淵閣書目》。是以,《四庫全書總目》評曰:“惟籍此編之存,尚得略見一代秘書之名數,則亦考古所不廢也。”

  《文淵閣書目》原不分卷。《四庫全書》天職為四卷,《讀畫齋叢書》天職為二十卷;又有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著錄有十四卷本。今流傳較廣的為《叢書集成初編》本,該根源出讀畫齋本。

  5、明《新訂內閣躲書目錄》,八卷。該書目是繼楊士奇《文淵閣書目》后對明內閣躲書編目。為萬歷三十三年,中書舍人張萱等人受命校理內閣躲書時所撰。受《文淵閣書目》影響,分為十八類,全目八卷,以“圣制”、“典制”二部居首,以表白其官撰性質,然后于經史子集之外,增置類錄、金石、圖經、樂津、宋學、理學、奏疏、傳記、技藝、志乘、雜部等。各書略注撰人姓名、官職及本書殘全情況。并間有解題,雖文字簡略,原書卷數也未全著,體例也不夠完美,但稍勝于《文淵閣書目》,而成為考求明代官躲的主要目錄之一。有平易近國適園陶湘精刻初印本;臺北·廣文書局1957年付梓本。

  6、《遂初堂書目》,南宋尤袤(1127~1194)撰。尤袤家富躲書,在九龍山(今無錫惠山)下建有遂初堂,編《遂初堂書目》1卷。《遂初堂書目》(今傳本)共收錄圖書3000余種。分為44類,對四部門類體系作了調整,凸起本朝著作與新出現的圖書,設有“小說”、“類書”、“樂曲”等小類。僅著錄書名,部門款目著錄作者。在經部書和一些史部書名之下簡記版本情況,如記《史記》有“川本”、“嚴州本”。該目錄中著錄的版本有舊本、舊監本、秘閣本、京本、舊杭本、杭本等10余種,但未確記刻書地點與年代。該書開創了中國現代書目著錄版本的先例。《遂初堂書目》有“從事集成初編”本,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

  7、《江陰李氏得月樓書目摘錄》(明)李鶚翀輯,清光緒14年(1888)江陰金武祥刻本。

  8、《百川書志.古今書刻》(明)高儒等撰,北京·古典文學出書社1957.6。

  9、《越縵堂讀書記》,清李慈銘著,由云龍輯,是書為作者日記摘編。分為:哲學(包含易、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淮南子、韓非子等諸子、朱子語錄、龍谿語錄、明夷待訪錄、宋元學案),政治·社會經濟,歷史、地輿、科學技術、軍事、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宗教、綜合參考等十一年夜類。所記各書,都是作者真正讀過的,非轉鈔別人以訛傳訛者可比,又能考訂一些史書訛舛疏掉,此中不乏創見。商務印書館1959年出書,精裝二冊。中華書局2006年版。

  10、《鄭堂讀書記》,101卷,清周中孚撰。這部年夜型書目體例模擬《四庫全書總目撮要》,即分經、史、子、集4部相分,以類從部,以屬從類,排列著作名稱、版別、卷帙、作者和內容撮要,共71卷;又有補逸30卷,總計101卷。全書共收錄自先秦迄清道光著作四千多種。因其晚出,收錄了《總目》落成后乾嘉時期新刊的大批著作,而這一時期又正好是所謂“乾嘉學人”創作最豐的黃金時代,是以雖是一部目錄學專著,但又蘊涵著豐富的史學評論和其他方面的治學見解,此又凸顯出其獨到的學術價值。商務印書館1940年頭版,1959年重印。

  11、《讀書敏求記》,清·錢曾撰,上海掃葉山房,平易近國3年(1914)石印本;北京·書目文獻出書社1984年版。《讀書敏求記校證》錢曾撰,管庭芬輯,章鈺補輯,,臺北·廣文書局,《書目叢編》本,1967年版;北京·中國書店影印1985年版。

  12、《千頃堂書目》,清黃虞稷(1626~1692)輯。該書目是他以本身躲書為基礎而編撰的明代著作目錄。三十二卷,全書按經、史、子、集四部五十一類擺列,分四部,每部類下先列明人著作,后附南宋咸淳以下和遼、金、元各朝著作,總計收錄明人著作一萬四千余種,附載宋、遼、金、元四代著作二千四百余種,是現在反應明人藝文最全的目錄之作。在不少類目之后附有南宋末及遼、金、元圖書。每書著錄著者、書名和卷數,需要時撰寫有撮要。明代編修《明史·藝文志》即以此書為藍本。黃虞稷又與當時另一位躲書家丁雄飛彼此傳抄所無之書,后來二人訂《古觀社約》,約定每月十三丁雄飛到黃虞稷家,十五黃虞稷到丁雄飛家抄書論學,包養網 書林傳為美談。

  《千頃堂書目》在很長時期只要手本流傳。1913年被支出《適園叢書》第二集。上海古籍出書社1990年頭版,2001年重版。

  13、《銅琴鐵劍樓躲書目錄》,24卷,清·瞿鏞(1794-1875)編撰,瞿鳳起點校。此為銅琴鐵劍樓躲書的編目。銅琴鐵劍樓是清乾隆嘉慶年間瞿紹基及其子孫五代躲書處,與山東聊城“海源閣”、歸安陸氏“皕宋樓”、錢塘丁氏“八千卷樓”,合稱清代全國四年夜躲書樓。束縛后,瞿氏第五代傳人瞿濟蒼將其家躲宋元明善本書52種1776冊,通過文明部文物局捐贈給北京圖書館;瞿旭初將上海鐵琴銅劍躲書樓躲書捐獻給上海市文物治理委員會;常熟鐵琴銅劍躲書樓又向北京圖書館捐贈宋元明善本書籍20種;1983年,瞿鳳起陸續又向常熟市GOV捐贈古籍以及縣志資料一千一百多冊、名人札記六十九封、文物拓片兩百零四件、拓本四冊、期刊五百四十本。《銅琴鐵劍樓躲書目錄》有清光緒二十四年自刻本,臺北·廣文書局,1967年版。

  14、《鐵琴銅劍樓躲躲宋元書目》,翟鏞編,《書目類編》第31冊,臺北:成文出書社,1978年版。

  15、《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本書影》,翟啟甲編,《書目四編》,臺北·廣文書局,1970年版。、16、《廬山錢尊王躲書目錄匯編》,翟鳳起編,《書目續編》,古典文學出書社1958.3版;臺北·成文出書社,1978年版。

  17、《帶經堂書目》,5卷,清陳樹汋撰,清宣統3年(1911)順德鄧氏風雨樓刊本。北京圖書館出書社2008年版。

  18、《舊山樓書目》(清)趙宗建撰,古典文學出書社1957.12。

  19、《金山錢氏家刊書目》(清)錢培孫匯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1.2。

  20、《結一廬書目》,4卷,清朱學勤(1823—1875)編。此為編者躲書樓結一廬編目。

  結一廬為清代有名的躲書樓,位于杭州市塘棲鎮,主人朱學勤家有“結一廬”,躲書甚豐。結一廬躲書年夜多來自長洲的“藝海樓”和塘棲勞氏的“丹鉛精舍”;亦有于英法聯軍侵陷北京時,購得從怡親王府散出之書。《結一廬書目》中,宋、元、明三代刊本和精鈔本有數百種之多。其子朱澄又刊印《結一廬叢書》。朱學勤歿后,結一廬遺籍八十柜售與其婿張佩倫。其《結一廬剩余叢書》之版片亦歸劉氏嘉業堂。張卒,結一廬之遺書始流散于滬杭間,文革中盡沒為私有。1980年,當局允諾,或以35萬元售于上海圖書館;或算捐贈,可得獎金20萬元。至此,結一廬所幸存者,宋刻本24部、元刻本38部、明刻本178部、抄稿197部,共3274冊,正式進躲上海圖書館。

  21、《讀有效書齋古籍目錄》佚名撰,曹元忠撰,平易近國間(1912-1949)石印本。

  22、《善本書室躲書志》,40卷,清丁丙(1832—1899)編,此為家躲書“嘉惠堂”珍本的著錄。丁門第代經營布業,富于資財。丁丙自幼好學,平生淡于名利,終身不仕愛躲書,私家躲書豐富,沿用祖父丁國典的“八千卷包養網 樓”躲書樓,并將其新增添的躲書,名為“后八千卷樓”、“善本書室”、“小八千卷樓”,總躲書室名“嘉惠堂”,躲書近20萬卷,此中善本收藏2000余種,被列為清代四年夜躲書樓之一。撰有《善本室躲書志》,著錄其躲書中的珍本。丁丙重視處所文獻的收拾與印刊。光緒年間,編刊《武林往哲遺著》前編50種,后編10種,共96冊。光緒九年起,與兄丁申編刊《武林掌故叢編》26集、208冊,將存世的杭州掌故典籍多數包羅列進。還著有《庚辛泣杭錄》、《武林坊巷志》、《于公祠墓錄》、《北部詩帳》﹝北郭詩帳﹞、《北偶綴錄》等。

  23、《郘亭見知傳本書錄》,4卷,清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號郘亭)編,見《書目五編》,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版。

  24、《宋元善本書經眼錄》,3卷,清莫友芝編,書內收宋、金、元、明刻本及舊手本130種,撰有撮要和品評。有清同治年間刊本。支出上海古籍出書社中國包養網 歷代書目題跋叢書第三輯)2009年版。

  25、《寶禮堂宋本書錄》,四冊),潘宗周包養網 .、張元濟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4.12。

  26、《抱經樓躲書志(清人書目題跋叢刊五)》,(清)沈德壽撰,中華書局影印1990.4。

  27、《皕宋樓躲書志》,120卷,清陸心源編,《皕宋樓躲書志》是中國清代末期“四年夜躲書家”之一──歸安陸心源(1834~1894)與其門人李宗蓮合編的躲書目錄,120卷,《續志》4卷。皕宋樓為陸心源躲書樓之一。收錄陸氏所躲宋、元、明三代舊刻精鈔并為世所罕見者600余種。每書除記書名、卷數、版刻及撰人姓名外,并詳錄書中序跋,間錄躲章印記;宋、元兩代刊本則備載行款缺筆,以便考察;《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之書,更附以題解,是一部仿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等書體例的輯錄體的躲書目錄。傳世有光緒八年(1882)陸氏10萬卷樓刻本。陸氏躲書已于1907年所有的轉售于japan(日本)巖崎氏靜嘉堂文庫。《皕宋樓躲書志》、《皕宋樓躲書續志(清人書目題跋叢刊一),中華書局1990.影印出書。

  28、《天一閣存見書目》,薛福成撰,為作者所檢閱過的清代四年夜躲書樓寧波天一閣躲書中珍本撮要。有清光緒15年(1889)臺北:古亭書屋1970年印行。

  29、《新編天一閣書目》,駱兆平撰,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版。

  30、《嘉業堂鈔校本目錄.》、《天一閣躲書經見錄》,周子美編,華東師范年夜學出書社1986.3。

  31、《稿手本明清躲書目三種》,清錢謙益編撰,北京圖書館出書社2008年版。

  32、《藝風堂躲書志》,8卷,《藝風堂躲書續志》8卷,清繆筌孫編,江蘇廣陵古籍發行社1991年版。《藝風堂再續躲書記》,中華書局1962.4年版。

  33、《五十萬卷樓群書後記》,22卷,清莫伯驥(1878—1858)編,此為家躲典籍題跋,1948年由廣州西湖路文光館印刷出書,葉恭綽、容肇祖為該書作序,給予極高評價。莫伯驥暮年雙目掉明,且患有癱瘓癥,1958年,莫伯驥病逝于澳門。

  34、《稽瑞樓躲書目錄》,陳揆撰,為家躲書樓稽瑞樓躲書的編目。稽瑞樓是晚清常熟三年夜躲書樓之一(其余兩家為翟氏鐵琴銅劍樓、張氏愛日精廬)。有《滂喜齋叢書》本;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1935年版;臺北·廣文書局《書目五編》,1972年版。

  35、《文瑞樓躲書目錄》,金檀撰,有《讀畫齋叢書》本,.臺北·廣文書局《書目五編》,1972年版。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影印文物出書社1982影印。

  36、《販書偶記》二十卷,孫殿起著。第一版于1936年,線裝八冊;中華書局1959年付梓本,精裝一冊,末附四角號碼書名人名索引。該書收錄的絕年夜部門是有清一代的著作,兼及辛亥反動以后迄于抗戰以前有關現代文明的著作。這個書目有兩年夜特點:第一,凡見于《四庫全書》的一概不收,若有收錄者必卷數、版本有異,故一貫被當作是《四庫全書總目》的續編,只是沒有撮要罷了;第二,非單刻本不錄,間或有在叢書中者,一定是初刻單行本;而《四庫全書》以后新出書,本來就是單刻本居多,故又可與上海圖書館所編《中國叢書綜錄》共同看,對查找現存古籍甚有幫助。《販書偶記》還收錄一部門《四庫全書》掉收的明代人的著作。

  37、《叢書目錄拾遺》,孫殿起,《國學集要》第26集,臺北·文海出書社1968年版。

  38、《匯刻書目》,清代顧修輯,王懿榮重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9影印。是我國第一部叢書目錄,共收叢書261種。由于是隨手輯錄,無必定順序。光緒間傅云龍、朱學勤等分別為之續編、增訂為《續匯刻書目》八冊,有光緒二年刊本;上海千頃堂書局2005年石印本《匯刻書目》、《匯刻書目二編》。

  39、《中國叢書綜錄》(全三冊)上海圖書館編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12——1962.12出書。此中中國叢書綜錄(一):總目(1959);中國叢書綜錄(二):子目(1961);中國叢書綜錄(三):索引(1962)。三冊共它收編了全國四十一個重要圖書館所躲古籍叢書2797種(不包含“新學”和“佛學”),計子目7萬多條,往其重復,得書38891種,是清代以來最精善最完備的叢書目錄.。我國現代書籍的極年夜部門都可由此查到;有些書原來就沒有單刻本,或許原刻單行本已佚而只要叢書本,更長短查《綜錄》不成。1979年上海圖書館又編成《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收錄1902~1949年出書的非古籍叢書。

  40、《四庫全書總目》(精裝一冊,)中華書局在束縛前年夜東書局版《四庫全書總目》基礎上1965年新印。此中補錄了《四庫撤燬書撮要》,又將阮元等《四庫未收書目撮要》作為附錄。書后且附有四角號碼書名及著者索引。別的,古典文學出書社1957年出書《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也編有索引,極便應用。原燕京年夜學引得編纂處編印的《四庫全書總目及未收書目引得》,可作為檢索年夜東書局本及其它版本的《四庫全書總目撮要》之用。由邵懿辰撰邵章續錄的《四庫簡明目錄標注》,阮元撰傅以禮重編的《四庫未收書目撮要》,胡玉縉撰王欣夫包養網 輯的《四庫全書總目撮要補正》,余嘉錫的《四庫撮要辨證》等,對《總目》或《簡明目錄》作了補闕、匡謬的任務。楊家駱編輯的《四庫全書年夜辭典》、《四庫全書學典》,更便查閱。

  41、《文津閣四庫全書撮要匯編》,此為文津閣版四庫館臣為全書總目中每部書寫的撮要,與文淵閣本《四庫全書總目撮要》略有分歧,包含該書作者生平簡歷,該書重要內容、得掉的評價,版本流傳情況等。可與文淵閣本《四庫全書總目撮要》對勘。商務印書館2006年出書四庫全書出書任務委員會編的《》(全五冊)。

  42、《四庫未收書目撮要》,阮元等編著。本書重要為進呈嘉慶天子御覽為續《四庫全書總目撮要》而作,進呈嘉慶天子御覽。所受皆《四庫》掉收之前人著作和未收之清人著作。共收書175種,編為五卷。每卷之內,以所得書先后排序。據清學者嚴杰考證,此中《元秘史》十五卷,因詞語俚鄙,未經進御。而《建炎筆錄》三卷、《辯誣錄》一卷,也因《四庫全書》已支出而未進呈。別的《皇元征緬錄》一卷、《招捕總錄》一卷,本為《元文類》中所載,并非稀見之本,實為采訪者未核其實而誤錄其內。《四庫未收書目撮要》重要貢獻在于所收之書多為罕見之本。如卷一宋楊仲良《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一百五十卷,其書不見于《宋史·藝文志》,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于北宋徽、欽二朝史實皆已缺掉,藉楊氏此書,可以考見。又如卷二《群書治要》五十卷、《文館詞林》四卷、《臣軌》二卷、《樂書要錄》三卷,皆為初唐舊集,此中年夜多至宋時已掉傳于中國。嘉慶間,阮元購得舶自japan(日本)的活字本,編成撮要,遂使這些久已佚亡之帙得重光于世。別的,此書對《四庫全書總目撮要》所未及之處作了必定的補正。

  《四庫未收書目撮要》有清道光二年(1832)儀征阮氏刻揅經室外集本。1935年掃葉山房本是此書較常見的一個版本。中華書局1965年《四庫全書總目》版此書和胡玉縉撰、王欣夫編輯《四庫未收書目撮要補正》2卷作為附錄。

  43、《續四庫撮要三種》胡玉縉編,吳格收拾。本書亦為續《四庫全書總目撮要》而作,旨在補輯《撮要》掉收之前人著作,并增輯《四庫》未收之清人著作共一千余種。所撰解題、撮要鉤玄,考訂精核,為清人阮元《四庫未收書目撮要》以后續撮要類著作中相當主要的一種。全書由三部門組成:《四庫未收書目撮要續編》收《四庫》應收未收、《撮要》之引而未載,《四庫》焚毀、《四庫》所收非足本、中土久佚而歸海內、自《年夜躲經》、《道躲》鈔出之書凡七百四十余種;《許庼經籍題跋》收清人著作共四百余種;《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撮要禮類稿》收書八十六種。書稿收拾者吳格據胡氏遺稿收拾標點,并補編目錄、索引,以利讀者查閱。上海書店出書社2001年版。

  44、《四部叢刊書錄》,是《四部叢刊》版本記錄式的書目,為便于清楚和檢索《四部叢刊》之用。“四部叢刊”是從《四庫全書》中輯出各種必讀書和必備書,由張元濟主編,商務印書館從1922年到1937年陸續註銷,分為初編、一編、二編,共502種,3100多冊。是我國二十世紀新出的年夜型叢書之一。

  有《四部備要書目撮要、四部叢刊書錄》(全五冊),國家圖書館出書社2010年版。

  45、《四部備要書目撮要》,是《四部備要》解題式書目,為便于清楚和檢索《四部被要》之用。中華書局1920年至1936年陸續編輯出書。收叢書336種,依經史子集四部門類,性質與《四部叢刊》相仿。但《四部叢刊》著眼于宋、元、明珍本影印,《四部備要》則著重于應用,選擇較有代表性的校本、注本。

  《四部備要書目包養 撮要》既是一部舉要書目,也是一部古籍解題書目。書包養網 目按經史子集分類擺列,前有“總目”以備檢查。上面包含經部:十三經古注、十三經注疏、清十三經注疏、小學、經義各類;史部:二十四史、編年、古史、別史、雜史、載記、傳記、奏議、地輿、政書、史評、表譜、考證各類;子部:周秦諸子、儒家、農家、醫家、算法術數、雜家、小說家、釋道家、諸子年夜意之類;集部:楚辭、漢魏六朝別集、唐別集、宋別集、金元別集、明別集、清別集、總集、詩文評各類

  《四部備要書目撮要》,包養網 中華書局1936年版;《四部備要書目撮要四部叢刊書錄》(全五冊),國家圖書館出書社2010年版。

  46、《四部總錄》。丁福保等曾搜集晁公武、陳振孫以來各種讀書志、躲書志、題跋及散見各文集中之序跋、書后等,編成一部古籍解題的匯編式書目《四部書目總錄》,達二千余卷,著錄之書約二萬種,但未發行。束縛后由周云青從頭收拾,更名《四部總錄》,由商務印書館分編出書。書后有書名人名索引。

  47、《叢書集成(初編)》商務印書館編1935—37年間出書。收錄一百部較主要的叢書,計4107種圖書。此書普通年夜型和中型圖書館都加入我的最愛,被它所收錄的圖書,或系難得的孤本,或知名家之手,校刻精善,又印成3999冊單行本,翻閱很便利,所以有很高的應用價值。1960年上海古籍書店據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從頭編印的《叢書集成初編目錄》,包養 可以直接查到三九九九冊書的順序號。

  48、《四庫禁毀書叢刊》,以姚觀元《清代禁毀書目》、孫殿起《清代禁書知見錄》、雷夢辰《清代各省禁書匯考》和陳乃乾《索引式的禁書總錄》所著錄的圖書為重要收錄范圍。,北京出書社1997年分十期出書。每期內依經、史、子、集四部擺列。輯出的是編修《四庫全書》期間被抽毀和全毀的書籍,此中以集部書占多數,其次是史部。其禁毀重點是關于遼事(進關前滿漢關系)和南明史的著作,還有經部、子部和叢書中的一些書籍。但《四庫禁毀書叢刊》不是清代一切禁書的總匯,不收錄清乾隆以后的各種禁毀小說、戲曲。所收禁毀書以刻本、活字本、手本為主,石印本、鉛印本、影印原刻本酌情收錄,點校本不予收錄。

  49、《清代禁毀書目(補遺)》,清姚覲元編、鄧實補遺,包含全毀書目、抽毀書目、禁書總目與補遺,它和孫殿起輯《清代禁書知見錄》同是覆按清代禁毀書籍的重要東西書。商務印包養 書館1957年出書二書的合訂本,且附書名人名索引,應用極為便利。還有《四庫撤燬書撮要》和吳慰祖校訂、商務印書館1960年出書的《四庫采進書目》(原名《各省進呈書目》)包養 ,亦可參考。因為《四庫采進書目》中所列進呈的書,都在《四庫撮要》成書以前,所以許多禁毀的書尚能編進目錄,關于書名、卷數、本數、作者、籍貫等,都有詳細的記載,可以補正清代禁毀書目所未備。

  50、《傳世躲書》、季羨林主編,是一套囊括我國從先秦到晚清歷代主要典籍的年夜型叢書。計一千余種,三萬卷。全書分經、史、子、集四庫,每庫又分若干部類,共計二億五千萬字、一百二十三冊。南邊出書社1997年版。

  51、《故宮善本書目》,張允亮編,1934年故宮博物院鉛印本。

  52、《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四卷,趙萬里編,1933年北平圖書館木刻本。

包養網   53、《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八卷,北京圖書館善本部編,中華書局1959年出書。

  54、《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善本部編,北京:書目文獻出書社1987年版。

  55、《北京年夜學圖書館躲善本書目》,北京年夜學圖書館1958年鉛印本。

  56、《上海圖書館善本書目》,上海圖書館1957年版。

  57、《圖書年鑒》,楊家駱編,圖書辭典館1933年出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是中國圖書事包養業志;下冊是1912—1933年間包養 全國新書目錄,分為總類、哲學、語文學、文學論著、創作文學、翻譯文學、藝術論著、教導、天然科學、應用技術、社會科學、經濟、政治法令、歷史地輿等十四類,部門書面前目今有作者介紹和內容撮要。

  58、《全國總書目》,平心編,上海生涯書店1935年版。是書收錄了1911—1935年間出書的新書約二萬種,注明其作者(譯者)、定價、出書者。書前有分類目,書后附主題索引、洲別國別索引、外國著者人名索引。其著錄原則以當代人的著作、譯作和單行本圖書且尚在書店發售者為主,是以是一本覆按1935年以前出書的舊平裝書的重要東西書,今朝尚無別的書目可以取代此書。

  59、《全國圖書館書目匯編》,馮秉文編、中華書局1958年出書。

  60、《中國善本書撮要》,王重平易近于1939~1949年間完成american《國會圖書館中國善本書錄》,后陸續增添北京圖書館、北京年夜學圖書館加入我的最愛的古籍善本,只完成初稿。后經劉修業、傅振倫、楊殿珣等收拾訂正,1983年由上海古籍出書社出書。全書收錄4400余種古籍善本。作者對所收之書均詳細著錄書名、卷數、行款、板框,著者、編校者、刻印者的姓名、字號和籍貫,刻工姓名、刻書地點、加入我的最愛家的印章及校語,序跋作者姓名及寫作年代,主要序跋或記全文或摘錄。對《四庫全書總目撮要》中未說起之書讓他看看,如果得不到,你會後悔死的。”,則補撰撮要(《四庫全書總目》中已有撮要,則只注明地點卷數,不再從頭撰寫)。其撮要側重于考辨版根源流,記述校包養 刻者或刻書故實、著者事跡和古籍內容,對一書的篇目、內容殘缺、真偽、流傳等均予以考辨。全書按經、史、子、集4部門類法編排。書后附書名、撰校刊刻人名、刻工人名與刻書鋪號等索引。

  61、《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經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委會編,上海古籍出書社1986年版。

  62、《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史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委會編,上海古籍出書社1991年版。

  63、《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子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委會編,上海古籍出書社1994年版。

  64、《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委會編,上海古籍出書社1996年版。

  65、《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叢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委會編,上海古籍出書社1989年版。

  66、《抗戰時期出書圖書書目(1937—1945)》,重慶市圖書館編,1957、1958年出書。此書分兩輯,第一輯收書逐一七五二種,第二輯收書五四八一種,合共一萬七千余種。重要收錄了抗日戰爭時期重慶、上海、漢口、長沙、桂林、昆明、永安等地出書的圖書,老束縛區及淪陷區的出書物極少收錄,是清楚抗戰時期國統區國書出書情況的極有效的東西書。

  67、《全國總書目》(高低冊),新聞出書總署信息中間、中國版本圖書館編,中華書局出書。書目收錄8.55萬余種書。是圖書年鑒性質的綜合性、系列性圖書目錄,自1949年以來,逐年編纂。它依據全國各正式出包養 書單位每年向中國版本圖書館繳送的樣書信息編纂而成。全書分為“分類目錄”、“專門目錄”和“書名索引”三部門。所收圖書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類。文獻著錄依據中華國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通俗圖書著錄規則》GB3792.2-85著錄。1949~1955年各年度的《全國總書目》由新華書店總店編輯,重要反應新華書店發行和經銷的圖書,僅選錄部門私營書店圖書。1956年度以后改由版本圖書館編輯,1966年編輯任務中斷,1971年恢復,出書了1970年度《全國總書目》,以后陸續出書1972~1982年各年度的《全國總書目》,1987年出書19包養網 66~1969年各年度《全國總書目》,1988年出書了《1949—1986全國內部發行圖書總目》。90年月起,由于出書物增多,《全國總書目》篇幅加年夜,每年以高低兩冊情勢出書。

  68、《中華平易近國出書圖書目錄匯編》,中心圖書館編目組編輯,中心圖書館1985年出書。全書七輯二十冊,分為:總類、哲學類、宗教類;天然科學類、應用科學類;社會科學類、中國史地、世界史地、語文類、美術類十年夜類,后附題名索引、著者索引。第一輯1964年出書,收錄1963年12月之前出書物;第二輯1970年出書,收錄1964/1-1968/6出書物;第三輯1975年出書,收錄1968/7-1974/12出書物;第四輯1980年出書,收錄1975/1-1979/12出書物;第五輯1985年出書,收錄1980/1-1983/12出書物;第六輯1989年出書,收錄1984/1-1988/12出書物;第七輯1995年出書,收錄1989/1-1993/12出書物。

  69、《平易近國時期總書目》,北京圖書館編,田年夜畏任總編輯。書目文獻出書社1986——1997年起按學科分卷陸續出書。它以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重慶圖書館的躲書為基礎,收錄1911年至1949年9月間中國出書的中文圖書124000種(未收錄線裝書和中、小學教科書)。所收圖書年夜部門撰寫內容撮要。一切圖書都注有加入我的最愛館代號。各分冊附書名音序索引和筆劃檢索表。該書按學科分紅20卷出書。這20卷及各卷所收圖書總數是:《哲學心思學》,收書3450種;《宗教》,收書4617種;《社會科學總類》,收書3526種;《政治》,收書14697種;《法令》,收書4368種;《軍事》,收書5563種;《經濟》,收書16034種;《文明科學》,收書1585種;《藝術》,收書2825種;《教導體育》,收書10269種;《中小學教材》,收書4055種;《語言文字》,收書3861種;《中國文學》,收書16619種;《世界文學》,收書4404種;《歷史地輿》,收書11029種;《天然科學》,收書3865種;《醫藥衛生》,收書3863種;《農業科學》,收書2455種;《工業技術路況運輸》,收書3480種;《綜合性圖書》,收書3479種。
《平易近國時期總書目》上承《四庫全書總目撮要》和《清史稿•藝文志》,下接1949年以后的全國總書目,成為中國連續性書目中主要的一環。american的聯網計算機圖書館中間OCLC(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已與國家圖書館一起配合,配合樹立機讀目錄數據庫,應用查閱更為便利。

  70、《中華平易近國期刊論文索引》、《中華平易近國出書圖書目錄》,臺北·國家圖書館1987年前后印行。

  71、《臺灣地區漢學論著目錄》,臺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討中間1987年前后編印。

  72、《中國歷代藝文總志經部及集部目錄》,臺北·國立中心圖書館1987年前后印行。

  73、、《中國文明研討論文目錄》(1946—1979)、臺北·國家圖書館1987年前后印行。

  74、《國立中心圖書館善本書目初稿》,屈萬里編,臺北·聯經出書事業公司1985年版。

  75、《國立中心圖書館善本書目》增訂本,四冊,國立中心圖書館善本書目編委會1967年在臺北編印。

  76、《國立中心圖書館典躲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中心圖書館編,1969年,臺北。

  77、《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編委會編,1983年出書,該院所躲善本古籍圖書,由宋迄清,約有二十萬冊。此中承繼自清宮舊躲圖書者,有許多珍本秘笈與珍貴之宋元佛經,以及清康熙、乾隆二朝的躲文《甘珠爾經》、《清文全躲經》等。別的,楊守敬于光緒六年(1880年)在japan(日本)收購大批善本舊籍之觀海堂躲書,亦于平易近國初年售予當局移交該院。1985年“教導部”又將北平圖書館館躲精品撥交該院保管。《總目》已于2003年度進行數位化處理,完成“善本古籍及其附圖”記憶文件42,000頁、后設數據目錄文件1,250冊,建置及校訂「善本古包養 籍數據庫」查詢系統10,000筆。便利計算機查閱。

  78、《臺灣公躲通俗本線裝書目書名索引》,臺北·中心圖書館1982年編印。

  79、《臺灣公躲善本書目人名索引》,臺北·中心圖書館1972年編印。

  80、《臺灣文獻目錄》一冊,中國文明學院臺灣研討所編,該所1965年印行,收錄該所中日文躲書。

  81、《臺灣研討中文書目》(史地之部),一冊,王慶之主編,臺北·環球書社1976年版,此為american亞洲學會《臺灣研討資料專刊》之一。收錄“國立中心圖書館”以及臺灣省分館、臺灣年夜學、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等21個單位加入我的最愛的有關臺灣史處所面的書籍,約2000部。每條著錄書名、卷冊、著者出書社、加入我的最愛處。

  82、《臺灣研討中文書目》(社會科學之部),一冊,王慶之主編,臺北·環球書社1976年版,此為american亞洲學會《臺灣研討資料專刊》之三。收錄“國立中心圖書館”以及臺灣省分館、臺灣年夜學、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等21個單位加入我的最愛的有關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7840種。分為總論、統計、教導、禮俗、社會、經濟、財政、法令、軍事等類。每條著錄書名、卷冊、著者出書社、加入我的最愛處。

  83、《臺灣公躲宋元本聯合書目》,昌彼得編撰,臺北·中心圖書館1955年出書。

  84、《中心研討院史語所善本書目》,臺北·中心研討院史語所編,1967年。

  85、《中心研討院史語所通俗本線裝書目》,中心研討院史語所1970年編印。

  86、《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總目》、《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現存書目》,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編印。前書計正編四十四卷,線裝二十四冊,1933年出書;補編十二卷,線裝六冊,1936年出書。后書分正續編,正編計高低二冊,1948年出書;續編一冊,1951年出書。江蘇國學圖書館即今南京圖書館的前身,創建于清末。上述書目由于該館躲書豐富,著錄完美,分類詳細,又將線裝、平裝、叢書本和單行本圖書統一編目等優點,一貫遭到重視,對于明天覆按古籍和近代舊的平裝書也仍有必定的參考價值。

  87、《安徽文獻書目》,安徽省圖書館編輯、安徽國民出書社1961年出書。收錄安徽歷代作者約千七百人的近四千種著作,按時代順序擺列。此目為安徽省圖書館、博物館和安慶、桐城、歙縣等圖書館五個單位的聯合書目,卻限于館躲,收錄依然不夠完備,所以應參考其他年夜型圖書館書目予以增補。

  88、青島市圖書館《館躲明清兩代山東人著作書目》,青島市圖書館1956年編印。

  89、《前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包養網 館躲南京文獻目錄、南京掌故書目》,南京博物院1957年編印。

  90、《蘭州各圖書館館臧東南文獻聯合書目》,甘肅省圖書館等1957年編印。

  91、《北京處所文獻聯合目錄》北京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主編、全國圖書聯合目錄編輯組1959年出書。

(二)專科類

【經義、宗教類】

  92、《隋書經籍志》,(唐)長孫無忌等撰,本書收錄梁、陳、齊、周、隋五代官私書目所載現存典籍,著錄“別集”四百七十三部,“總集”一百零七部。分四部四十七類,總計一萬四千四百六十六種,八萬九千六百六十六卷。亡佚書目,以夾注方法依類附進。各部、各類之末,模仿《漢書藝文志》體例,附以總序、弁言,簡要說明諸家學術源流及其演變。對于唐以前古籍的品類、流變,重要靠本書的記載而略可考見其大要。商務印書館1955年版。此中附錄清張鵬一《隋書經籍志補書目》節錄,并編有書名和著者索引。

  93、《偽書通考》,張心澂編,商務印書館1939年頭版,1954年新版,1957年又出修訂本,分高低兩冊,附有四角號碼書名索引。這是一部近乎總結性的辨偽書目,把後人關于辨偽的專著和論文,以及一些疏散在各方面的考訂結果,搜集起來,間附編者按語,“女兒說的是實話,其實因為婆婆對女兒真的很好,讓她有些不安。”藍玉華一包養網 臉疑惑的對媽媽說道。辨及之書共達1104部之多,極有參考價值。

  94、《經義考》,三百卷,朱彝尊著。是上古到清初的經學著作總目錄。有商務印書館1935年《叢書集成》本。《經義考》不收文字、音韻,謝啟昆為補其缺點而著《小學考》五十卷。有嘉慶二十一年樹經堂原刻本,咸豐二年重刊本,浙江書局刻本,光緒十五年石印本。

  95、《十三經論著目錄》,臺北·國立編譯館主編,洪葉文明事業有公司2000年陸續印行。全書八冊,收錄先秦至1993年經學研討的中文論著。包含著作和論文兩年夜部門。專書包含專著和學位論文;論文包含期刊論文、報紙論文論文集論文、會議論文。包含十七種經學研討目錄:朱守亮編的《詩經論著包養 目錄》,許錟輝《尚書論著目錄》,董金裕《周易論著目錄》,劉兆祐《周禮論著目錄》、《儀禮論著目錄》,《禮記論著目錄》,黃俊卿《三禮總義論著目錄》,劉兆祐《左傳論著目錄》,簡宗梧《左傳論著目錄》,周何《年齡公羊傳論著目錄》、《年齡谷梁傳論著目錄》,傅武光《論語論著目錄》、《孟子論著目錄》、《四書總義論著目錄》、《孝經論著目錄》,汪中文《爾雅論著目錄》,黃尚信、李啟原、鄭卜伍《論著目錄》,《群經總義論著目錄》。收錄包含專書、詩話、撮要、序跋以及學位論文、報刊論文、論文集論文等各類論文。各冊體例因對象略有分歧。以朱守亮編的《詩經論著目錄》為例,分為:通論、基礎問題、注釋翻譯、國風研討、鉅細雅包養 研討、三頌研討、語言文字研討、札記、詩經反應的文明風貌、詩經比較研討、詩經研討史、敦煌詩經卷子、詩經在國外、叢書論文集等十四類。每類再分子目,如基礎問題類分為:采詩與刪詩,篇名研討、逸詩,六義,詩序,詩教,詩與樂歌六個子目。后附參考書目。

  96、《兩漢諸子研討論著目錄》(1912—1996),陳麗桂主編,臺北·漢學研討中間1998年版。該書收錄1912—1996年間學者研討兩漢諸子之論著。以兩岸三地學者的研討為主旁及日、韓、歐美學者論著,1997年部門論著亦支出,共六千余條。全書包含五個部門:通論;兩漢諸子學主要課題,如黃老思惟、陰陽五行、讖緯等研討論著;兩漢諸子學相關典籍,如《黃帝內經》、《白虎通》、《承平經》、《周易參同契》等的研討論著;兩漢諸子及諸子學專著,如陸賈與《新語》,賈誼與《新書》等研討的論著;對與兩漢諸子學發展有必定關系的學者如司馬遷、鄭玄的研討論著。五個部門下列兩漢學術思惟通論,陸賈與《新語》,賈誼與《新書》,晁錯、公孫弘、劉安與《淮南子》,司馬遷與《史記》,黃帝內經,白虎通義,承平經等二十五個子目。后附錄五種:收錄期刊一覽表,收錄報紙一覽表,收錄論文集一覽表,收錄外文期刊、論文集一覽表,作者索引。

  97、《兩漢諸子研討論著目錄》(1997—2001),陳麗桂主編,臺北·漢學研討中間2003年版。該書自《兩漢諸子研討論著目錄》(1997—2001)之后,續收1997—2001年間學者研討兩漢諸子之論著。體例亦同上。附錄中將收錄期刊一覽表和收錄報紙一覽表合為一表。

  98、《經學研討論著目錄》,(1912—1987)(高低)林慶彰主編,臺北·漢學研討中間1989年版。該目錄為1912—1987年間海峽兩岸、噴鼻港、新加坡、japan(日本)、韓國、歐美等以中文撰寫之經學研討論著目錄,共收錄專書、論文集、期刊、報紙等約14200余條。分為:群經總論,周易,尚書三禮,年齡三傳,四書、爾雅,孝經、石經、讖緯十一類,每類下再分子目。附錄有:所收期刊、報紙、論文一覽表,作者索引。

  99、《經學研討論著目錄》,(1988—1992)(高低)林慶彰主編,臺北·漢學研討中間1999年版。此為作者主編的《經學研討論著目錄》(1912—1987)續編。該目錄為1988—1992年間,海峽兩岸、噴鼻港、新加坡、japan(日本)、韓國、歐美等以中文撰寫之經學研討論著目錄,共收錄專書、論文集、期刊、報紙、學位論文等約15000余條。分為:群經總論,周易,尚書三禮,年齡三傳,年夜學、中庸、論語、孟子、爾雅,孝經、石經、讖緯十四類,體例同上。

  100、《經學研討論著目錄》,(1993—1997)(上中下)林慶彰、陳恒嵩主編,臺北·漢學研討中間2002年版。此為作者主編的《經學研討論著目錄》(1988—1992)續編。該目錄為1993-1997年間,海峽兩岸、噴鼻港、新加坡、japan(日本)、韓國、歐美等以中文撰寫之經學研討論著目錄,共收錄專書、論文集、期刊、報紙、學位論文等約18000條,體例同(1993—1997)編。

  101、《朱子學研討書目》,林慶彰、連清吉、金培懿主編,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版。

  102、《乾嘉學術研討論著目錄》,林慶彰主編,臺北·中心研討院中國文哲研討所籌備處1995年版。該書收錄1900—1993年中國年夜陸、臺包養 灣以及japan(日本)、歐美等國研討乾嘉學術的主要論著條目。乾嘉前后學者研討與乾嘉學術有關者也一并收錄。全書分為四編:清代學術通論,乾嘉學術通論,四庫學,乾嘉學者分論。學者類以乾嘉學者生卒年為序,始于顧棟高(1679—1759),迄于馬國翰(1794—1857)。專書類以作者、書名、出書地、出書者、頁數、出書時間擺列、論文類依作者、篇名、期刊名、卷期、頁數、出書時間擺列。

  103、《晚清經學文獻目錄》,林慶彰、蔣秋華主編,臺北·中心研討院中國文哲研討所2006年版。該目錄收錄1901—2000年間中國年夜陸、臺灣,japan(日本),歐美鄧地研討晚清經學的論著條目。部門條目與主編者另一種《乾嘉學術研討論著目錄》雷同。該書分為高低編。上編為清代學術通論,下編為晚清經學家分論,以晚清經學家生卒年為序,始于龔自珍(1792—1841),迄于劉師培(1884—1919)。體例亦同于《乾嘉學術研討論著目錄》。后附:引書書目,作者索引。

  104、《年夜躲經綱目指要錄》,北宋徽宗時釋惟白撰,是極為詳細的解題書目,所錄之書多至一千零四十九種,《年夜躲》所收,年夜半已在。

  105、《年夜躲圣教法寶標目》,清原居士王古撰,亦為《年夜躲經》簡明的解題書目。

【史學類】

  106、《二十五史補編》,開明書店1936年版。是專收史書的補表、補志的叢書,此中共收錄三十二種藝文經籍補志,計有:(1)《漢藝文志考證》十卷,(宋)王應麟。(2)《漢書藝文志拾補》六卷,(清)姚振宗。(3)《漢書藝文志條例》八卷首一卷,(清)姚振宗。(4)《漢書藝文志舉例》一卷,(平易近國)孫德謙。(5)《前漢書藝文志注》一卷,(清)劉光蕡。(6)《補續漢書藝文志》一卷,(清)錢年夜昭。(7)《補后漢書藝文志》四卷,(清)侯康。(8)《補后漢書藝文志》十卷,(清)顧懷三。(9)《后漢藝文志》四卷,(清)姚振宗。(10)《補后漢書藝文志》一卷考十卷,(平易近國)曾樸。(11)《補三國藝文志》四卷,(清)侯康。(12)《三國藝文志》四卷,(清)姚振宗。(13)《補晉書藝文志》四卷補遺一卷附錄一卷刊誤一卷,(平易近國)丁國鈞撰,丁辰注并撰刊誤。(14)《補晉書藝文志》六卷,(清)文廷式。(15)《補晉書藝文志》四卷,(清)秦榮光。(16)《補晉書經籍志》四卷,(平易近國)吳士鑒。(17)《補晉書藝文志》四卷,黃逢元。(18)《補宋書藝文志》一卷,聶崇岐。(19)《補南齊書藝文志》四卷,陳述。(20)《隋書經籍志補》二卷,張鵬一。(21)《隋書經籍志考證》十三卷,(清)章宗源。(22)《隋書經籍志考證》五十二卷首一卷,(清)姚振宗。(23)《補南北史藝文志》三卷,徐崇。(24)《補五代史藝文志》一卷,(清)顧懷三。(25)《宋史藝文志補》一卷,(清)黃虞稷、倪燦撰,盧文弨錄。(26)《西夏藝文志》一卷,(清)王仁俊。(27)《遼藝文志》一卷,(平易近國)繆荃孫。(28)《遼史藝文志補證》一卷,(清)王仁俊。(29)《補遼史藝文志》一卷,黃任恒。(30)《補元史藝文志》四卷,(清)錢年夜昕。(31)《補遼金元藝文志》一卷,(清)倪燦撰,盧文弨錄。(32)《補三史藝文志》一卷,(清)金門詔。是閱讀和研討史志書目極其主要的參考資料。

  107、《中國現代史參考書目》(1949—1973),復旦年夜學圖書館、歷史系合編,1973年印。計收編1949年10月至1973年6月出書和重印的有關中國現代史圖書兩千余種,按性質和時間順序分別擺列。可與復旦年夜學歷史系資料室等1975年編印的《中國現代史論文資料索引》相共同應用。

  108、《中國歷代人物年譜集目》,杭州年夜學圖書館資料組1962年編印。

  109、《中國法制史參考書目簡介》,國務院法制局編、法令出書社1957年出書。

  110、《中國歷代兵書目錄》中國國民束縛軍訓練總監軍事出書部軍事圖書館1957年編印。

  111、《隋唐五代史論著目錄》(1900——1981)中國社科院歷史研討所隋唐史研討室,江蘇古籍出書社1985年版。

  112、《中國近代史參考書目初編》,華東師范年夜學歷史系資料室編、1962年印。收錄關于中國近代史方面的中外文參考書。

  113、《鴉片戰爭書目解題》,齊思和編,見上海國民出書社1962年出書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爭》之后。

  114、《承平天國資料目錄》,張秀平易近編,見上海國民出書社1957年版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承平天國》附錄。

  115、《捻軍資料叢刊征引書目》,中國史學會主編,上海國民出書社1957年出書。

  116、《洋務運動書目解題》中國史學會主編,見上海國民出書社1961年版《洋務運動》附錄。

  117、《中法戰爭書目解題》,中國史學會主編,見上海國民出書社1957年版《中法戰爭》一書之前。

  118、《中日戰爭資料書目解題》,中國史學會主編,見上海國民出書社1957年版《中日戰爭》附錄)。

  119、《戊戌變法書目解題》,中國史學會主編,見上海國民出書社1961年版《戊戌變法》附錄。

  120、《義和團書目解題》,中國史學會主編,見上海國民出書社1957年出書《義和團》一書之后。

  121、《五四運動論著目錄初稿》,臺北·國家圖書館參考組編,臺北·國家圖書館2009年版。該書匯整1949年至2009年出書的有關五四運動的專書、學位論文、期刊論文、論文集論文和報紙評論,共收錄1559筆書目資料,分為專論、書目資料、作者索引、題名索引四個部門。專論收錄有代表性的四篇論文。書目資料分為十一類:中山研討、書評書目與方式、哲學與宗教、科學與技術、教導與禮俗、社會與文明、政治與經濟、歷史與交際、傳記與回憶、語言與文學、藝術。

  122、《臺灣、琉球資料聯合目錄》,福建省圖書館1972年編印。

  123、《我國南海諸島資料聯合目錄》,福建省圖書館1973年編印。

  124、《東東北沙群島目錄及主要資料選輯》,福建師范年夜學1974年編印。

  125、《東北地區平易近族歷史地輿文獻目錄》(內部資料),中心平易近族學院研討室1973年編印。的除收錄中國、朝鮮、japan(日本)和西文文獻外,還收編了中、日文報刊上發表的部門論文資料,可供查找我國東北地區的歷史、考古、平易近族、地輿方面的圖書資料之用。中國科學院內蒙古分院歷史研討所等1961年編印的《蒙古史研討圖書目錄(漢籍部門)》。

  126、《新疆研討參考書目(中文之部)》,中國科學院平易近族研討所等1962年編印。

  127、《云南平易近族史史料目錄解題》,方國瑜編,云南年夜學1957年印。

  128、《有關西躲的圖書目錄》,中國科學院平易近族研討所1959年編印。

  129、《上海圖書館館躲家譜撮要》,王鶴鳴等主編,為上海圖書館加入我的最愛的家譜編寫的撮要。上海圖書館加入我的最愛中國家譜原件約11700種,為年夜陸最多(其次是北京,約8000種,包含國家圖書館3000種)。該撮要重要是:鼻祖、始遷祖、。遷徙路線、卷次內容,有價值資料等,缺乏百字,沒有考辨。上海古籍出書社2000年版。

  130、《中國處所志綜錄》朱士嘉編、商務印書館1935年頭版,1958年增訂重印。這部書的優點是著錄的方志比較完備,又注明全國二十多個年夜型圖書館加入我的最愛方志的情況,具有聯合目錄的功用,缺點是有些書的纂修人和卷數著錄有錯誤,躲書情況也不夠準確,有待進一個步驟修訂。

  131、《浙江處所志考錄》,洪煥椿編著、科學出書社1958年出書。

  132、《上海方志資料考錄》,上海師院圖書館1963年編印。還有1964年編印的館躲建國前《上海處所資猜中文書項目錄》。

  133、《中華平易近國臺灣地區公躲方志目錄》,臺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討中間1987年前后編印。

  134、《臺灣文獻書目解題第一種方志類》,臺北·國家圖書館1987年前后印行。

  135、朱士嘉的《中國處所志綜錄》,商務印書館1935年頭版,1958年修訂再版。

【文學藝術類】

  136、《漢書·藝文志》,(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目錄文獻。共分六略,收書五百九十六家,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每略有總序,每家之后有弁言;對先秦學術思惟的源流演變,作了簡明的敘述。商務印書館1955年印,1965年再版。書末附清姚振宗《漢書藝文志拾補》,此中搜集散佚書目有三百一十七部。自先秦至漢中葉止的現代書目,年夜致已包含在內。最后有書名人名索引。

  137、《唐書·經籍藝文合志》。此中《舊唐書經籍志為(后晉)劉昀》撰,《新唐書藝文志》為(宋)歐陽修等撰。除《漢書藝文志》和《隋書經籍志》外,它是現存較完全的史志書目,我們可以從中清楚唐朝的著作和古書概況,以及古籍至唐代散佚的情況。為便于參考檢查,商務印書館把兩志合為一編,于1956年出書。合并時以舊志為主,分高低兩欄,相互對照。同時將羅士琳等撰寫的《舊唐書校勘記》中的第二十八、二十九卷(即經籍志部門)作為附錄,以便參閱,末附四角號碼書名人名綜合索引。

  138、《補五代史·藝文志》清宋祖駿著,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將清顧櫰三《補五代史藝文志》對勘作為附錄。

  139、《宋史藝文志·補·附編》,商務印書館1957年版。本書包含三個部門:(1)元脫脫等修《宋史藝文志》;(2)清黃虞稷、倪燦撰,盧文弨訂《宋史藝文志補》;(3)宋時官修,清徐松、葉德輝、趙士煒輯考之書目五種,即《四庫闕書目》、《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中興館閣書目》、《中興館閣續書目》、《宋國史藝文志》,作為附編。書后附四角號碼綜合索引。

  140、《遼金元史·藝文志》,(清)倪燦、黃虞稷、錢年夜昕等撰,商務印書館1958年出書。遼金元三史本來都沒有纂修藝文志,商務印書館把清人補撰的三朝史志書目如倪燦和盧文弨《補遼金元藝文志》、錢年夜昕《補元史藝文志》及黃虞稷《千頃堂書目》等十四種,匯為一編,分朝擺列,末附索引,甚便檢查。

  14包養網 1、《明史·藝文志·補編·附編》,(清)黃虞稷原稿,王鴻緒、張廷玉等刪定;商務印書館1955年出書,分上、下二冊。該書將清傅維鱗《明書經籍志》、明王圻《續文獻通考經籍考》、清乾隆中官修《欽定續文獻通考經籍考》作為補編,又將明焦竑《國史經籍志》和清宋定國、謝星纏合編的《國史經籍志補》作為附編一并支出。這對于我們明天考核明人著作及明以前著作在明代的保存情況均有必定的幫助。

  142、《中國文學論著集目》,臺北·國立編譯館主編,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6年出書。《集目》共十四冊,分為正編、續編,各七冊。分別是通代(王國良主編),先秦兩漢(韓復智主編),魏晉南北朝(王國良主編),隋唐五代(羅聯添主編),兩宋(劉包養網 德漢主編),遼金元明(王平易近信主編),清(宋隆法主編)。所收以研討中國文學的論著,兼及翻譯、校注、索引、書志、資料匯編等。每一冊按文體分為通論、詩、文、小說、戲劇等;每類分中文、日文、韓文、英文四個部門,每一部門包含著作、論文、翻譯、校注、索引、書志、資料匯編等。均以出書、發表時間先后為序。書后附有作者索引。

  143、《中國古典文學研討述論著作論文索引》,此為《中國古典文學研討述論》的索引。《中國古典文學研討述論》,四冊,陳友冰主編,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該書是對1978年至2010年改造開放新時期,中國古典文學研討狀況的述論。共四冊,分別是:第一卷《先秦漢魏六朝》,第二卷《隋唐五代》,第三卷《宋遼金》,第四卷《元明清近代》包含新時期中國古典文學研討的總體特征;八個歷史時段文學研討的整體情況;各個時段主要作家、作品的研討情況;各個時段文學門戶、文學思潮的研討情況。附錄《中國古典文學研討述論著作論文索引》分八個時段輯錄1978年至2010年中國古典文學研討論著和重要論文。

  144、《中國文學史書目撮要》,黃文吉編撰,臺北·萬卷樓圖書無限公司1996年版。該書收錄1949年至1994年間臺灣出書的各類中國文學史著作,包含尚未正式出書碩博士論文和年夜陸、噴鼻港學者在臺第一版的著作。此中各類中國文學史著作263種,此中專著185種,論文78種。全書分為文學思惟、現代文學史、現代文學史、各體文學史、臺灣文學史五編。每編之下再分類,如各體文學史下分為詩史、戲劇史、小說史、散駢文史、平易近間藍玉華當然聽出了她的心意,但又無法向她解釋,這只是一場夢,又何必在意夢中的人呢?更何況,以她現在的心態,真不覺文學史、平易近族文學史、兒童文學史七類。每類下再分小類,如詩史類分:通代、斷代、詩經辭賦史、樂府史、詞史、曲史、現代詩史七小類。各體文學之理論、批評史則排在各體文學史之末。“撮要”重要包含:作者介紹、出書情況、成書經過、內容簡介、評論得掉和影響。書中附錄包含:中國文學史總書目(1880—1994);中國文學史總書目作者索引。

  145、《中國歷代詩文別集聯合書目》王平易近信主編,共14輯,臺北·聯經出書社1980—1982間陸續出書。收錄對象為臺灣地區圖書館躲和坊間發行的論著。特點是將著者的生平傳記、墓志銘、年譜者皆逐一支出,作為附錄。

  146、“臺灣地區博士論文目錄”,陳友冰摘編,見國學網。

  147、《二十世紀詩經研討文獻目錄》(1901—2000),寇淑慧編,北京學苑出書社2001年版。

  148、《清代詩經著作現存版本目錄初稿》,蔣秋華、王清信編,為吳宏一主編,臺北·中心研討院中國文哲研討所2002年版《清代詩話見知錄》附錄。

  149、《清代楚辭類著作版本目錄》,崔富章編,為吳宏一主編,臺北·中心研討院中國文哲研討所2002年版《清代詩話見知錄》附錄。

  150、《唐代文學論著集成著作撮要、論文目錄》,傅璇琮、羅聯添主編,項目執行人、副主編陳友冰,三秦出書社2004年版。此是《唐代文學論著集成》的附錄。《唐代文學論著集成》是收錄中國年夜陸、港澳1949年以來、臺灣1945年以來關于唐代文學研討著作和主要論文。共十冊,分為《當代中國唐代文學研討論文選》《當代中國唐代文學研討著作撮要》兩種。此中《論文選》為論文摘要,《著作撮要》為撮要。觸及詩歌、散文、小說、詞曲、作家論、作品論、作家群體研討、門戶研討、唐詩史、唐詩學、敦煌學等;各種研討手腕,如考據、輯補、匯編、編年、年譜、專論、綜論、通論等范圍。每卷后附這個時段的“唐代文學研討著作目錄”和《論文要目》,以便利研討者應用。該書由兩岸三地十五位唐代文學學者參加編寫,此中年夜陸七位,港澳一位,臺灣七位。這般眾多的兩岸三地學者配合參加一項年夜型課題,在當時還是第一次。

  151、《唐代文學論著集目》,羅聯添編,王國良補編,臺北·學生書局1984年版。學生書局曾于1979年出書臺灣年夜學羅聯添傳授編撰《唐代文學論著集目》。1984年又將其東吳年夜學(現任臺北年夜學)傳授王國良的“補編”合并印行。全書共收錄當代學者研討唐代文學的論著。收錄的兩岸三地學者論著自1907年—1978年,日韓歐美學者自1900——1976.著作以已出書為主,碩博士論文酌量支出。目錄分為:通論、作家及其作品、傳奇小說、敦煌變文四年夜類,每類再分子目。書后附:援用文獻、索引筆畫檢字表,著譯者索引(中文部門、西文部門)。

  152、《唐代文學西文論著選目》,(美)倪豪士編,臺北·漢學研討中間1988年編印。此為american威斯康辛年夜學唐代文學傳授倪豪士編撰的一本歐美研討唐代文學的論著選目。選目為對唐詩總集、110多位唐代作家以及別集、詩文研討的論著索引,包含翻譯、專著、論文等。后附作者索引。全書111頁,僅是選目。

  153、《臺灣地區古典詩詞研討學位論文目錄》,彭正雄、彭雅鈴編,《漢學研討通訊總56、57、58期。

  154、《詞學研討書目》,二冊,黃文吉主編,臺北·文津出書社1993年版。該書目重要搜集1912年至1992年間年夜陸、臺灣、噴鼻港以及新加坡、japan(日本)、韓國、歐美、蘇聯等各國學者研討中國詞學的結果。包含著作和包養網 論文兩種研討結果。著作包含專著和論文集,論文包含期刊論文、報紙論文、學位論文、論文集論文、會議論文、臺灣國科會獎助論文六種。共收專書2500余種,論文10200余篇,條目總計12702條。全書分為十一類:總論、唐宋綜論、唐五代、宋金元綜論、兩宋、金元明清綜論、金元、明、清、平易近國、域外詞人與詞學。每類下再分小類,如總論類下分:合集、選集、詞史、詞派、體制、結構、詞律、輯佚、辭典、學術會議等小類。各代作家則分為“佈景資料”和“作品研討”兩項。前者包含:傳記、年譜、生平考辨、思惟、著作等;后者包含總論和分論兩個部門。書后附錄:收錄期刊一覽表(中文、日文、韓文、英文);收錄報紙一覽包養網 表;收錄論文集一覽表((中文、日文、韓文)。

  155、《詞學論著總目》,四冊,林玫儀主編,臺北·中心研討院中國文哲研討所籌備處1995年版。該書收錄1901年至1992年間中外詞學相關資料目錄。包含年夜陸、臺灣、噴鼻港三地,以及新加坡、japan(日本)、韓國、加拿年夜、法國、蘇俄、德國、意年夜利、瑞士、匈牙利等地出書中國詞學資料。包含著作和論文兩年夜部門。此中專書包含專著和學位論文;論文包含期刊論文、報紙論文論文集論文、會議論文、臺灣國科會獎助論文五種。專書以作者、書名、出書地、出書者、出書年代、頁數為序,論文則以作者、篇名、刊名、卷期、年代、頁次為序。全書計分四年夜類:詞學總論、詞籍、詞學雜著、詞家與詞作。詞學總論收錄與詞學理論有關論著,分為綜述、特質、來源、流變、派別、詞調、詞譜、格律等二十目;詞籍收錄叢編、合集、總集、選集、書目、索引、辭典、詞學期刊及論文集等;雜著包含三類:1、札記、隨筆、翻譯、詞匯、用語、名句、聯帖;2、序跋、論詞書信、論詞日記;3、研討狀況、新聞報道。詞家與詞作,按歷代順序先總論一代,再分論詞人。書后有八個附錄:1、鑒賞類書籍選析詞作索引;2、1901年以來主要詞學叢刊目錄;3、1901年以來三年夜詞學期刊(詞學季刊)、《同聲月刊》、《詞學》)總目;4、本書收錄中外文期刊總目;5、本書收錄中外論文集總目;6本書收錄中文報紙總目;7、本書參用之書目索引;8、本書所收論著作者索引。

  156、《敦煌學研討論著目錄》,鄭阿才、朱鳳玉主編,臺北·漢學研討中間2000年出書。該書收錄1908—1997年年夜陸、臺灣、噴鼻港三地以及japan(日本)學者有關敦煌學研討相關資料,包含專著、期刊論文、論文集論文、學位論文、學術會議論文和報紙論文共11650條。分為:目錄、總論、歷史地輿、社會、法制經濟、語言文字、文學、經子典籍、宗教、藝術、科技、綜述十二類,每類再分若干子目。如目錄類分為:寫卷目錄、石窟目錄、圖版錄文、研討目錄、其它五個子目。子面前目今再分小類,如寫卷目錄子面前目今分為:綜合、英躲、法躲、俄躲、日躲、中國、其它、專題目錄八個小類。書后附錄:1、本書收錄期刊?報紙、論文集一覽表;2、作者索引。

  157、《敦煌學論著目錄(1909——1983)》,劉進寶編,甘肅國民出書社1985年版。

  158、《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敦煌研討院資猜中心編,《敦煌研討》1987年8期。

  159、《敦煌歌辭研討論著匯錄》,顏廷亮編,甘肅國民出書社1987年版。

  160、《湯顯祖研討文獻目錄》,陳美雪編,臺北·學生書局1996年版。該書收錄1900—1995年間年夜陸、臺灣、噴鼻港三地以及japan(日本)、歐美等國研討湯顯祖專著和論文條目。1900年以前部門傳記資料和1996年部門論著也有收錄。專書包含專著和支出叢書者,論文包含期刊論文、論文集論文、學位論文、學術會議論文和報紙論文,共1484條。全書分為高低兩編。上編為湯顯祖各種著作版本及對一些作品評點,包含選集、詩文集、戲曲合集、紫簫記、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評點作品等類;下編為后人研討湯顯祖及其著作論著,包含:傳記、年譜、作品總論、紫簫記、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詩文與小說研討,評點作品、湯沈之爭、學術活動、對外影響、論文集、書目文獻等類。每一類下再分若干小類。如上編“湯氏著作”中“牡丹亭”類,下清楚刊本、清以來刊本、點校本、刊定本、選注本、曲譜、外文譯本七小類;下編“后人研討論著”中“牡丹亭”類,下分概述、作成時代、本領探源、主題與思惟、寫作藝術、各出析論、人物研討、名物研討、札記、比較研討、改編劇本、影響與評價、外文譯本、文獻目錄十三小類。后附:湯顯祖研討資料匯編(毛效同編)目錄;援用東西書目錄;援用專書、論文集目錄。

  161、《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王曉傳輯錄、作家出書社1958年出書。分中心法則、處所法則、社會輿論、因果報應四編,附錄幾種被禁毀的“淫詞小說”書目。這是覆按元明清禁毀小說、戲曲的有效東西書。

  162、《中國古典戲曲總錄》,中國戲曲研討院主編,1957年作家出書社等單位陸續出書。總錄計劃編印八編:一、宋金元雜劇院本全目;二、宋元戲文全目;三、元代雜劇全目;四、明代雜劇全目;五、明代傳奇全目;六、清代雜劇全目;七、清代傳奇全目;八、中國古典戲曲研討書目。書后附“援用書籍解題”、“作家名號索引”和“雜劇項目索引”。

  163、《曲海總目撮要》,46卷,近代董康(1867~1947)編輯。該書是《樂府考略》和《傳奇匯考》兩種戲曲目錄的撮要。《樂府考略》和《傳奇匯考》是在清康熙末年先后編成的兩種戲曲目錄。著者不詳。兩書內容、體例基礎雷同,現均無完全本傳存。王國維、陳士弓、董康各得部門殘本。董康即采用《樂府考略》、《傳奇匯考》的原文,按作品產生年月先后,分別卷帙,編成《撮要》。撮要匯錄了自元至清代乾隆年間684種雜劇、傳奇。敘述了它們的情節,并輯錄了良多考證資料此中良多作品現已掉傳或為世所罕見,極富資料價值,成為便于查檢的主要的東西書。但書名雖為“曲海總目”,所收劇目卻遠遠不全,遺漏甚多;撮要部門,疏于考證,劇名和作者,或張冠李戴,或主觀誤定;有的劇情介紹與原作相距很遠,應用時都需加以考訂。1959年,北嬰編撰了《曲海總目撮要補編》,編者從分歧傳本的《傳奇匯考》中編輯了《曲海總目撮要》所漏收或文字分歧的劇目72種,又對《曲海總目撮要》作了200多條補充和修改。

  《曲海總目撮要》有1928年上海年夜東書局鉛印本,劇目不分雜劇、傳奇的類別,無索引。1959年國民文學出書社的重排本,始區分類別,對原書的疏訛也作了考訂。并附索引。

  164、《中國淺顯小說書目》十卷,孫楷第著,作家出書社1957年版,國民文學出書社1982年版。所收以語體舊小說為主,計已佚未見及現存諸書共八百余種,對各書版本、概要均有敘述。書后有書名索引、著者姓名及別號索引。

  165、《晚清戲曲小說目》,阿英編,上海文藝聯合出書社1954年出書。該書包含《晚清戲曲錄》和《晚清小說目》兩部門,成書約在1940年前后。《戲曲錄》共錄161種書,此中傳奇54種,雜劇40種,處所戲51種,話劇16種。所錄以晚清為界,略及平易近國初年,以石印本、付梓本為主,兼及木刻本、未刊稿。限于已收得者,僅知其名者不錄。所錄各書均有簡要說明,敘明著者、版本、出書年代、內容本領等。《小說目》分創作、翻譯2卷,以單行本為主,旁及雜志所刊,錄創作479種,翻譯628種。以筆劃為序。每書說明,詳略紛歧,基礎包含著者、卷數(回數、冊數)、各種版本等。中國小說書目,先有孫楷第《中國淺顯小說目》及《japan(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兩種行世,兩本著錄中國舊刊小說,達六、七百種,惟于晚清部門,僅得40余目。阿英的《小說目》則補充其缺乏。對覆按晚清戲曲、小說極為有效。《晚清戲曲小說目》系就家躲書編著,難免有遺漏,編者擬據嗣后所得,加以增補訂正,但未果。

  166、《中國白話小說書目》,袁行霈、侯忠義編,北京年夜學出書社1981年版。全書分為五編,分錄先秦至清白話小說。書面前目今注明作者,見于何書,歷代版本,并間有考證。書后附書名索引。

  167、《清代詩話見知錄》,吳宏一主編,臺北·中心研討院中國文哲研討所2002年版。該書是清代346種詩話的目錄撮要,重要參閱:郭紹虞《清詩話》、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鄭靜若《清代詩話敘錄》、蔣寅《清代詩學著作目錄(附平易近國)》、蔡鎮楚《清代詩話考略》、張寅彭《清代詩學書目輯考》《清代詩學書目輯考續》、《清代詩學書目輯考續二》的。全書包含五個部門:清代詩話見知錄(年夜陸地區)、(臺灣地區)、(噴鼻港地區),japan(日本)加入我的最愛清詩話初編,韓國加入我的最愛清詩話初編。所收清詩話,順次列書名、卷數、作者及版本館躲資料。編目則以成書年月或作者生卒先后為序。書后附有:清代詩話編著者生卒年表初編;清代詩話館躲單位簡稱表;書名索引和作者索引。

  168、《清詞別集見知錄匯編》、為兩岸學者吳熊和、嚴迪昌、林玫儀合編,臺北·中心研討院中國文哲研討所籌備處1997年版。該書專收清詞別集,零碎不成卷數者則不收。酬唱、聯句亦不收。共收清詞作者二千余家,別集資料六千余條。依詞集名、卷數、作者、版本及出處為序。按筆畫檢索。后附:合集、選集、個人詞集子目,請詞別集躲書單位索引,別集作者單位索引,檢索極為便利。

  169、《中國畫學著作考錄》,謝巍撰,上海書畫出書社1998年出書。歷代書目無論官修私撰,皆以經史為重,書畫方面的著作收錄甚少。《四庫全書總目》中藝術類書畫之屬,收書七十一種,存目五十二種。《中國畫學著作考錄》收錄甚富,原計劃收錄畫學著作3000,,因篇幅過巨,出書時刪往以題畫詩為主的別集約800種,現收錄2200多種。本書從經、史、子集以及家譜、筆記、小說和釋道等古籍,釣稽收錄了自漢至近代三千余種成卷或單獨成篇的中國繪畫論著,但凡包養 中國繪畫的史傳、論說、作法、圖譜、品評、畫錄、題贊、雜識、鑒定、加入我的最愛、器用、裝裱等著作,不論後人著錄或已佚掉均予收錄。所著錄的書,不論其為單行本、合編本、匯編本、叢書本、類書本,或為寫繪本、底稿手本、刻本、活字本、石印本、黑色套印本、木刻水印本、影印本、油印本、打印本、縮微本,也都逐一收著。同時對每一種論著的作者、版本和加入我的最愛情況以及在流傳過程中出現的訛誤、竄亂、真偽等問題均加以詳盡的考辨,并附以內容撮要。該書以考證、考辨、考補為主,故書稱“考錄”。一些善本,或為罕見的書,都注明加入我的最愛單位,或私家躲家姓名,以供查閱。是迄今為止收錄最為齊全的一部中國繪畫論著目錄解題類著作,也是查閱、運用現代畫學著作的東西書。書后附書名、作者索引,以便檢索。

  170、《歷代中國畫學著作錄目》,虞復編、朝花美術出書社1958年出書。作者參考各種相關著錄200余種,計收歷代畫家2300余人的畫作目錄近50000條,逐一按姓氏排比編輯,并標明出處。

  171、《書畫書錄解題》,余韶宋撰。國立北平圖書館1932年版,北京圖書館出書社2003年版。收錄東漢迄近代論書畫之書凡860余種,基礎包含了中國歷代有關書畫藝術、書畫理論方面的主要著作。全書分為“史傳、作法、論述、品藻、題贊、著錄、雜識、叢輯、偽托、散佚”十類,四十目,并列“未見”一類于十類之后,以俟續補。該書采用敘錄體著錄書畫類圖書,註釋前的總目敘略,極便于讀者清楚各書的內容宗旨,學術流別及著作得掉。撮要之后,還采用輯錄方法,附載大批有關資料,包含擇要輯錄原書序跋、諸家書目及其他書中的有關資料,匯集了諸家研討結果。所作諸書撮要,皆書必親見,言必己出,重視考證,非輾轉傳抄者可及。

  172、《中國現代音樂書目》,中國音樂院音樂研討所編、音樂出書社1961年出書。

【語言文字類】

  173、《五十年甲骨學論著目》,胡厚宣編,中華書局1952年出書。輯錄自1899年至1949年這五十年中有關甲骨學的中、日、英、法、德、俄各種文字的專書書目和論文篇目,共計八七六種,分類編纂,詳注出書時期及版本出處。后附著者、篇名、編年三種索引,極便檢查。

  174、《甲骨文論著簡目》,載陳夢家著《殷虛卜辭綜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討所編輯,科學出書社1956年出書。

  175、《金石書錄目》,容媛著,1936年商務印書館付梓本。全書分十類:總類,金類,錢幣類,璽印類,石類,玉類,甲骨類,匋類,竹木類,地志類。原書十卷,附方志中金石志目、金石叢書目各一卷。后有按朝代擺列之人名通檢和筆劃書名通檢。

  《國立中心圖書館金石拓片簡目》,國立中心圖書館特躲組編,臺北·國家圖書館1983年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